国内雾化铁粉龙头,屹通新材:乘风布局软磁及新能源赛道

作者:小编 来源:HNB资讯网 时间:2022-07-20 17:54:18 阅读:

摘要:公司前身为建德市易通金属粉材厂,于2000年7月28日成立于浙江省杭州市。

(报告出品方/分析师:天风证券 杨诚笑 田源)

1. 屹通新材:国内雾化铁粉龙头


公司前身为建德市易通金属粉材厂,于2000年7月28日成立于浙江省杭州市。




2018年完成股改并更名为杭州屹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屹通新材”),2021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。


公司立足于铁基粉体领域,将废旧金属通过熔炼、水雾化及还原等工艺转化为制造业基础原材料,其主营产品为高性能纯铁粉、合金钢粉和添加剂用铁粉等,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、家用电器、电动工具、工程机械及医疗器械等终端领域。


凭借技术积累,公司逐步实现进口替代,推动我国金属粉体产业的发展。



1.1. 股权结构


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汪志荣及汪志春,汪志荣持有公司57.28%股份,汪志春持有公司13.22% 股份。




1.2. 深耕雾化铁粉领域,营收利润稳步增长


公司聚焦铁基粉体,掌握“大流量高压水雾化”、“高效低能耗还原”、“烧结尺寸变化率稳定性控制”及“无偏析混合”等核心技术,打破了国外粉末冶金技术壁垒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

公司的主营产品为冶金工艺所用的主流粉末,主要分为三类:高性能纯铁粉、合金钢和添加剂用铁粉。



铁粉销量稳定增长,推动业绩持续上升。


公司营业收入由2016年的 1.31 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 5.22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31.85%;同期,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0.20 亿元增长至 0.96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36.71%,营收利润维持快速增长。2022Q1公司营业收入 1.06 亿元, 同比-11.97%;2022Q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0.27 亿元,同比+45.76%。




原料价格上涨为短期干扰,未来毛利率有望回升。


公司原材料主要为废钢、镍、铜以及液氨等,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75%以上。21年毛利率下降系因为原材料废钢价格阶段性上涨,公司成本随大宗商品涨价小幅攀升。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影响的不断消化,叠加规模化生产降本提效,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望回升,22Q1毛利率 28.33%,同比+5.19pct。


图 6:公司各业务毛利率对比



费用控制力强,不断加码研发投入。


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5.52%,同比下降 0.07pct;2022Q1 期间费用率为 5.63%,同比基本持平,整体费用控制能力较强。同时,公司研判市场变化,聚焦优势产品,积极布局金属粉体材料前瞻性研发,持续加码投入筑造技术护城河,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47.40%。


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未来整体产销规模扩大,技术升级,期间费用率或呈下降趋势,整体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。(报告来源:远瞻智库)




2.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,铁基粉体市场空间广阔


2.1. 下游产品高频化演进,应用空间广阔


铁基粉体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,涵盖了交通工具、建筑、通讯设备、3C 电子等领域。




铁基粉体产业链上游为废旧金属回收行业,回收材料为废铁、废铜等旧金属;中游为铁基金 属粉体,可分为结构性材料和功能性材料;下游产业中,结构性材料应用于金属注射成型和粉末冶金,终端对接交通工具、家用电器、电动工具、3C电子等产品;而功能性材料应用于磁性材料、金刚石工具、热喷涂、焊材及冶金辅料等领域,终端对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消费电子用片式电感、建材、冶金、机械。


图 9:铁基粉体产业链




终端应用不断拓展,铁基粉体需求旺盛。


以粉末冶金制品为例,随着交通工具、3C电子等传统行业渗透率不断提高,金属注射成型、3D 打印等新型技术升级迭代,粉末冶金工艺优势显现,终端应用领域市场不断打开,拉动铁基粉体市场需求释放。


根据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协会数据显示,2019年全国(统计6家主要企业)雾化钢铁粉末销售量为25.90万吨;2020年中国钢铁粉末销量为67.90万吨,2016年-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8.82%。




2.2. 铁基粉体制备工艺多样,细分领域水雾化优势显著


金属粉末是小于 1mm 的金属颗粒群,是粉末冶金的主要原材料。


铁基粉体是金属粉体行业中最为重要的粉体品种,目前铁粉制备应用最广的为还原法、雾化法、羰基法、机械粉碎法以及电解法等。


公司掌握高水平制备工艺,大规模采用水雾化制备铁粉,相较于其它工艺,水雾化粉末晶粒小,纯度、松装密度和压缩性高,适用于大规模预合金钢粉生产。




2.3. 竞争格局:市场集中度高,头部优势日益显现


中小企业众多,聚焦中低端市场,高端需求难以满足。我国有超过 110 家铁基粉体生产企业,但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,生产工艺及产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,与国外厂商存在较大差距,产品主要应用于摩托车、制冷压缩机、农机等中低端产业。


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处于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阶段,研发实力及产品质量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,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经营压力。同时,叠加下游行业对粉体尺寸变化率控制水平的高要求趋势,高端需求难以满足。


龙头企业数量少,市占率高,头部优势日益显著。国内铁基粉体行业具有较大生产能力的企业仅屹通新材、鞍钢粉材、鲁银新材(莱钢粉末)及吉凯恩(霸州)等企业,凭借规模、技术及先发优势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,在市场口碑、客户基础等方面建立优势。


2018-2020年莱钢粉末、鞍钢粉材、屹通新材及吉凯恩(霸州)四家企业占钢协粉体会员单位总销量占比超一半,龙头企业纷纷抢占先机,乘下游市场发展东风,产品优势逐步体现。


2.4. 政策指引助力发展,国产替代正当时


国家政策驱动,金属粉体领域快速发展。金属粉体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、家用电 器、工程机械等领域核心零部件,贯彻“废物利用”理念,使其成为新材料及高新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

国家接连发布了《中国制造2025》《“十三五”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》等政策,在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政策的支持下,我国金属粉体及粉末冶金行业或快速受益,进口替代方向由低端转高端,国内市场空间持续扩张。





高端市场打开,下游国产化推动上游国产化。


高端粉体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商占据,但随着国内厂商技术提升及产业链紧密合作,高端市场逐步国产化。


以汽车为例,在下游整车厂对供应商降价要求日益严格的趋势下,国内粉末冶金企业积极对接金属粉体企业的高端粉末,降低采购成本维持高盈利水平,通过粉末冶金制品国产化,推动金属粉体国产化。


技术成本优势显现,进口替代空间广阔。


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,我国进口铁基粉体数量占总销量约 20%,2019年中国钢铁粉末进口数量为 9.87 万吨,同比下降 2.34 万吨;进口金额由 2.78 亿美元下降至 2.32 亿美元。


根据钢协粉末冶金分会数据,2018传统压烧铁基粉体进口市场缺口约为 14 至 19 亿元,而以屹通新材和赫格纳斯(全球最大铁基金属粉体供应商)对比,国内铁粉成本优势明显。国内企业技术优势由量变到质变,叠加成本优势不断加码,铁基粉体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且进行正当时。





粉末冶金工业的进步提升雾化金属粉末的需求。


随着粉末冶金工艺技术发展进步,粉末冶金件性能稳步提升,粉末冶金零部件的应用领域拓宽,传统零部件的制造工艺选择多样化,有望快速促进粉末冶金零部件市场发展。


此外,随着国内汽车工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汽车零部件逐步走向国产化生产,国内汽车粉末冶金零部件产业迎来需求旺盛期。


粉末冶金零部件是雾化金属粉末最大的应用领域,其快速稳定的发展能给雾化金属粉末的市场带来可观的发展机遇。(报告来源:远瞻智库)


3. 铁粉为体软磁为翼,粉体业务


公司主营产品为高性能纯铁粉、合金钢粉和添加剂用铁粉等:


高性能纯铁粉应用于传统及新能源汽车、机械等粉末冶金制品;合金钢粉应用于结构零部件;添加剂用铁粉应用于铝合金冶炼行业和焊材行业。


同时,以粉体制备平台为基础,拓展不锈钢粉体(MIM、3D 打印材料、压制粉),切入软磁赛道(铁硅、铁镍、铁硅铬、非晶纳米晶)。以客户重合度为基础,拓展铜粉业务,应用于粉末冶金、金刚石工具、摩擦材料等领域。




3.1. 铁基粉体:PM 和 MIM 景气度拐点或至


3.1.1. PM 领域:汽车行业需求扩张,高端市场国产替代加速


Powder Metallurgy(PM),即粉末冶金成型,是粉末冶金工业的主要方法。凭借原材料利用率高、单位能耗低及环保等核心优势,粉末冶金工艺替代传统机械加工的趋势愈发明显。


粉末冶金制品是铁基粉体的主要下游,占其2020年销量的 71.8%。


公司相关产品已达到进口替代水平,广泛应用于中高端粉末冶金制品领域。汽车是粉末冶金制品的重要终端场景,粉末冶金零部件占汽车零部件60%以上,特别是具有高密度、高强度、复杂成形要求的变速箱零件。


图 15:粉末冶金零部件在汽车中的应用




芯片供应改善经济复苏,叠加政策刺激,汽车回暖拉动 PM 业务。


国内汽车产销量自2022年 4 月起持续走强,环比数据逐步回正。受益政策经济共振发力,汽车产销逐步走强,叠加长期芯片生态体系建立,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反转,PM 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扩大。




单车用量提升,PM 空间广阔。


中国单车粉末治金零部件平均用量为 5-6kg,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。随着粉末治金行业技术提高和车企降本需求推动,下游车厂逐步应用粉末治金零部件进行国产替代。


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,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750万辆,假设单车粉末冶金零件用量达到 7kg,有望创造19.25万吨的市场需求。




3.1.2. MIM 领域:工艺优势明显,折叠屏铰链拉动新一轮高景气周期


Metal Injection Molding(MIM),即金属注射成型,是新型粉末冶金净成型技术。具有 交货周期快、生产成本低、材料利用率高、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势。


公司的合金钢粉和不锈钢粉末是 MIM 粉的重要原料,在消费电子领域及汽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,同时公司积极拓展 MIM 粉相关产能。




短期智能手机、中期智能穿戴设备、长期折叠屏铰链,MIM 成长马力充足。


MIM 匹配高端结构件精密复杂降本趋势,兼具高效大规模生产优势,成为消费电子和汽车零部件优秀产品,渗透率提升。

短期看,智能手机摄像头支架增速强劲。


1)5G 时代推动智能手机快速增量。伴随 5G 手机产业的成熟和 5G 基建的发展,智能手机“换机潮”逐渐显现,需求量回暖释放。2021年 10 月以来国内手机出货量逐步回升,12 月当月出货量达到 3268.5 万部,同比增加 30%。


2)手机多摄渗透率不断提升。


根据 Counterpoint 统计,2020年平均每部智能手机镜头数量都在 3.7 以上,其中四颗及以上摄像头的手机占智能手机市场的 29%。预计到2023年,多后置摄像头的手机比例将达到 90%以上。




中期看,智能穿戴设备打开成长空间。


根据 IDC 数据显示,2021Q3全球智能穿戴设备总出货量达到 1.38 亿台,同比增长 9.9%。以智能手表表壳为例,旭日大数据预测2022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 3.65 亿,同比增长 52.7%,保守估计 MIM 制表壳单价为 40 元。


假设渗透率达到 50%,预计2022年 MIM 工艺制作的表壳潜在市场空间有望突破 73 亿元,市 场增长空间可期。




长期看,折叠屏铰链和汽车零部件渗透率空间广阔。


(1)折叠屏铰链:过去以机加工为主,MIM 的诸多优势成功打开铰链市场,渗透率提升,随着头部手机品牌相继驶入折叠屏赛道,MIM 工艺持续受益未来的产品放量;


(2)汽车零部件:逐步踏入“微型化、集成化、轻量化”的发展浪潮,我们预计未来MIM工艺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攀升。


稳定发展的汽车业及新能源的崛起推动高端零部件国产化趋势,为国内MIM行业带来机遇。




3.2. 软磁材料:光储新能源持续景气,非晶纳米晶未来将至


软磁材料包括铁氧体软磁材料、金属软磁粉芯、硅钢片、非晶及纳米晶合金材料,其功能是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,作为电感元件的核心材料,是能耗提升背景下驱动高功率密度发展的关键抓手。


公司依托现有资源切入软磁赛道,拟扩产2.5万吨,主要涵盖铁硅、铁硅铬、铁镍、非晶及纳米晶系列。其中,铁硅应用光储新能源汽车高景气赛道,铁硅铬应用电子场景用芯片电感,铁镍应用于5G基站,非晶纳米晶应用于高频高性能领域,部分场景替代高导铁氧体。




3.2.1. 铁硅系软磁粉:站稳光储新能源高景气赛道


气雾化制备的铁硅系软磁粉可制成合金软磁粉芯,进一步制成功率绕线电感,广泛应用各种电力场景,如光伏逆变器、储能变流器、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、UPS、变频空调等。


光伏领域:国内新增装机量提升&海外逆变器出口共振,铁硅系合金软磁粉芯享受双轮驱动。合金软磁粉芯制电感广泛应用于光伏组串式逆变器,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 组串式逆变器占据市场主流(2021年国内占比69.6%),且渗透率有望再提升,叠加国内新增装机量稳步提振,金属软磁材料需求释放。


同时,海外新增装机量快速增长,拉动光伏组件出口提升,逆变器出口享受景气度中的景气增速,带动金属软磁材料需求扩张。假定未来新增装机量稳定增长,我们预测,至2023年国内光伏市场所需金属软磁材料有望达 3.7-3.8 万吨,全球需求将超 10 万吨。




新能源汽车领域:铁硅系合金软磁粉芯应于新能源车载充电机 OBC 及 DC/DC 电源变换器。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,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产销实现高速增长,我们预计2025年销售渗透率有望突破25%;叠加汽车智能化主题贯穿发展方向,单车电子元器件用量将不断提升,驱动合金软磁材料需求快速提振。




800V 系统趋势初显现,合金软磁用量再提升。


新能源汽车快充和电池里程续航需求推动 下,800V 电驱动系统应运而生。800V 电驱动系统减小系统尺寸和重量的同时能延长汽车续航里程距离,并显著提高其充电速度。


目前,小鹏、广汽埃安、比亚迪、理想汽车、北汽极狐等车企均已布局 800V 快充技术,并有望陆续实现量产。目前 400V 纯电动汽车合金软磁用量 0.6-0.8kg/辆。


混动汽车用量 2-3kg/辆,800V 高压平台下纯电动车型须安装升压模块,用量提升至约 2.7kg/辆,800V 趋势拉动金属软磁材料需求的再提升。


3.2.2. 铁硅铬软磁粉:电子场景用关键材料


水雾化制备的铁硅铬软磁粉可进一步制成一体成型片式电感,具备小型化、防锈、成本性价比等优势,广泛应用各种电子场景,如笔记本电脑、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服务器等。


智能手机领域:渗透率和单机用量提升,一体成型电感迎增长期。


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,2G、3G、4G、5G 手机单机电感用量约为 20-30 颗、40-80 颗、、90-110 颗、120-200 颗,5G 手机搭载电感数量显著提升。一体成型电感占苹果几乎 100%,占三星 50%以上,国内华为、小米、oppo、vivo 等主流厂商也逐渐跟随以解决大电流和高密度贴装需求。目前行业处于一体成型代替绕线电感的初期阶段,长期趋势看,一体成型电感或全面渗透。




电子信息领域:一体成型体积显著优于绕线型电感,广泛应用于 PC 及网通设备中。


细分应用看,PC 约占 40%,网通及数据中心占 50%,固态硬盘及小型网路设备占 10%。电子产品轻薄短小功能集成的诉求是永恒的话题,在封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,电感尺寸呈缩小趋势,推动一体成型电感需求释放。




3.2.3. 非晶及纳米晶一体成型电感:高端领域的未来选择


一体成型电感通过将空心线圈植入模具并填充磁性粉体压铸而成,具有体积小、电流大、抗磁强、阻抗低及更稳定特性,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、手机等领域。一体成型电感可以采用羰基铁粉、合金粉末、非晶及纳米晶粉末制成。


优异性能匹配行业趋势,非晶纳米晶未来可期。


其中,雾化法制备的非晶纳米晶粉末较传统合金粉末,具有高密度、小颗粒尺寸、所制成电感损耗更低、防锈性能强等优势。

未来随着电子行业小型化、集成化、多功能化、大功率化的发展趋势,非晶纳米晶在电感中的渗透率有望提升,需求旺盛期指日可待。(报告来源:远瞻智库)




4. 多方位构铸造竞争力,粉体规模化优势显著


4.1. 技术+设备+成本三重优势,筑造提效降本护城河


铁基粉体生产需要进行熔炼、雾化、还原等工艺处理,同时温度、还原气氛、水流流速等因素均对产品性能产生较大影响。公司深耕核心技术,关键设备实现自主研发生产,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高筑,叠加区域优势成本降低。


雾化技术:掌握水雾化核心技术,生产效率与关键性能指标优异。


公司通过控制钢液流速,优化雾化喷嘴设计及调节水压等方法,掌握“大流量高压水雾化”核心技术,制备能力从最初的 80kg/min 提升至 500kg/min,为国内单点水雾化效率的最高水平,缩短雾化周期,同时铁基粉体的关键性能指标不断攀升。




干燥工艺:优化干燥工艺及设备,提升处理量,产品性能改善。


雾化形成的铁基粉体含水率高,需进行脱水干燥。公司利用双温区设计让粉末先预热再快速烘干,避免由于加热温度高导致的粉体氧含量增加和粉体的直接粘连,逐步形成“低温低氧干燥技术”,并设计制造双温区螺旋式干燥设备,单台干燥设备的年处理量从 1500 吨提升至 4 万吨,干燥后毛粉氢含量低于 0.9%,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。


核心设备:公司掌握“高效低耗还原”核心技术并自主研发制造,成本优势显著。


还原是对脱水干燥后形成的毛粉进行脱碳、脱氧、退火的关键工序。


公司掌握了大型钢带式“高效低耗还原”核心技术,成为国内极少数使用自主设计年产 2 万吨大型带式还原炉的企业之一。


根据国外第三方粉末冶金工业炉制造企业报价,1 万吨进口还原炉报价高达为 214.50 万欧元,而公司自制成本仅为其几分之一,且运营维护成本低,综合成本优势明显。




区位优势:产业链集群效应,成本优势显现。


公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,处在国内粉末冶金制造业分布集中、产业链完整的区域。根据机协粉末冶金分会数据,浙江、江苏及上海粉末冶金制品企业的年产量和销售额均超全国占比的 60%。


上游看,公司周边钢铁制品制造业发达,钢铁冶炼企业较少,原材料废钢资源充足,采购成本低。下游看,主要粉末冶金制品企业与公司距离近,运输成本低,且利于提高后续持续服务质量。


4.2. 核心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进口替代进行中


高端金属粉体市场长期被海外占据,公司以中低端铁基粉体为基础,不断提升中高端产品的产品性能及技术指标,逐步实现进口替代。


纯铁粉方面,公司通过高纯熔炼、低温低氧干燥、高温深度还原技术,开发的纯铁粉 300WG 压缩性超 7.20g/cm3,达到全球先进水平。


扩散合金粉方面,公司生产的扩散合金钢粉 1300WB、2300WB 具备高压缩性,后续烧结件力学性能良好,主要性能指标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。


目前公司高性能纯铁粉 300WG 具备较大进口替代空间,各类合金钢粉处于快速增长阶段。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,研发投入加码,客户认可度提高,进口替代正当时。


图 37:300WG 粉体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图 38:扩散合金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接近




4.3. 下游客户优质稳定,定制化服务优势显著


公司客户优势显著,形成良好品牌效应。公司主要客户为粉末冶金制品企业如东睦股份、无锡恒特力、常熟迅达等,下游客户进而服务于终端奔驰、宝马、比亚迪、博世、电装,爱信、格力、美的等知名头部品牌。




高效定制化技术,衍生强替代能力。


下游粉末冶金制品企业在选定金属粉体供应商后,会根据铁基粉体尺寸变化特性对自身模具进行一定的修改甚至定制。公司成功研发无偏析混合技术,产品尺寸变化率控制水平与国际基本持平,能够在不改变下游客户模具的前提下,实现对其他同类厂商的产品替代。


叠加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增长的趋势,公司产品价格优势吸引力提升,有望不断开拓新客户资源。


5. 布局软磁&新能源赛道,赋能乘法式成长


募投+改造升级+新项目:现有核心铁粉业务实现产能翻倍,规模化优势下基本盘稳步增长; 以粉体制备平台为基础,积极拓展中高端小品种粉体,如 MIM 喂料、3D 打印材料、压制粉等;以客户重合度为基础,积极拓展铜粉。同时,公司积极布局软磁材料 2.5 万吨,以及新能源零部件 2.2 万件,有望享受景气度和估值的再提升。


5.1. 金属粉体业务:募投改造产能翻倍,新扩产布局软磁赛道


5.1.1 募投扩产项目:公司2021年募投年产 7 万吨替代进口铁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, 进行产业链的横向拓展。


截至2021年 12 月,一期部分生产线处于设备调试及试生产阶段,二期项目厂房设计已完成。随着未来铜粉产能逐步释放,营收增长再添动力。铜粉生产多为雾化工艺,与公司优势产品铁基粉体的制备工艺类似,经验技术得以复用。同时,铜粉与铁粉的应用领域相似,客户重合度高,依托现有客户资源,有望快速打开铜粉市场。




5.1.2 改造升级项目:公司正积极推进升级改造年产 13 万吨铁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, 截至2021年12月,一期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及试生产过程中,投产后磁性材料产能为2000 吨/年。公司将铁基粉体为主的产品线延伸至金属软磁材料,并逐步向金属注射成型、3D 打印等领域拓展。


5.1.3 募投扩产&改造升级项目:我们预计公司粉体有望实现 20 万吨总产能,实现翻番突破瓶颈。


随着下游景气度持续确认,小品种粉体需求旺盛,如客户市场拓展顺利,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可能根据市场需求,提高小品种粉末比例结构,实现更好的盈利水平。




5.1.4 新增 2 万吨软磁项目:公司 6 月 24 日公告拟扩产 2 万吨新能源用软磁材料,产品涵 盖光伏逆变器用铁硅系、芯片电感用铁硅铬系、5G 基站用铁镍系、高性能非晶及纳米晶软 磁粉体等。预计达产后实现营收 8.7 亿元,净利润 1.77 亿元。


5.2. 新能源零部件业务:切入风水氢新能源赛道,打开成长估值空间


公司拟投建年产 2 万件+2 千件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项目,以大兆瓦风力发电机主轴、抽水蓄能水轮机轴、制氢储氢特种压力容器锻件等为代表。


项目达产预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5.3、10.3亿元;净利润 3.70、2.32 亿元。共享现有资源,成本优势再提升。


公司拟建设产品与原有业务在原材料、生产设备、工艺技术、研发测试等方面相同或相近,发挥协同优势,共享现有设备资源,降低成本支出,同时提高铁总采购量,有利于成本稳定。


碳中和叠加降本,风电行业高景气。


碳中和及海风降本趋势,推动风电行业长期成长,根据全球风能协会 GWEC 预测,2025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将达到 112.2GW,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507.72GW。


抽水储能及储氢关键零部件需求旺盛。


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、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技术,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,2030 年抽水蓄能总规模将达到120GW,是2020年的 4 倍。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过程无碳化,是未来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跨季节运输、储存的最佳整体解决方案。


6. 盈利预测与估值


作为国内雾化铁粉龙头,公司核心业务技术+成本+客户优势显著,软磁和清洁能源业务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极。公司下游各领域景气度高企,新业务有望享受景气度的再升级,募投及改造项目释放新增产能,营收利润有望快速增长,预计公司2022-2024年营收分别为6.11/10.25/17.20 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.22/1.65/2.68 亿元。




(1)铁粉+铜粉+不锈钢粉:我们选取铁粉及结构件行业相关公司,根据 Wind 一致预期, 可比公司2022-2023年平均 PE 分别为 24/18 倍。


作为雾化铁粉龙头,公司具备技术+设备+区域三重优势,产能释放在即推动营收增长。同时考虑公司进军新能源零部件赛道,协同效用创造额外成本优势,熔炼到锻件的一体化布局有望打造高盈利能力,给予一定估值溢价,该业务2023年合理估值区间为25-30倍,对应市值33.05-39.66亿元。




(2)软磁材料:我们选取软磁行业相关公司,根据 Wind 一致预期,可比公司2022-2023年平均 PE 分别为49/33倍。

作为软磁行业新秀,公司有望依托现有雾化设备技术经验、优质客户资源,成功切入软磁赛道试锋芒,该业务2023年合理估值区间为30-35倍,对应市值5.69-6.54亿元。




不考虑2.2万件新能源零部件项目以及新增 2 万吨软磁项目,公司2023年目标市值38.74-46.30亿元,对应目标价为38.74-46.30元/股。


6. 风险提示


(1)市场需求波动风险


公司现有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受宏观经济形势、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影响较 大。如果我国相关行业景气度持续下降,产销规模不及预期,或新冠疫情影响进一步扩大, 影响粉末冶金制品生产企业对铁基粉体的市场需求,进而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及收入情况。


(2)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的风险


新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,尽管公司进行了充分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评估,但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,可能因宏观经济环境影响、报批手续缓慢、工艺技术升级等因素导致项目建设进度不达预期、不能按期达产等风险。


(3)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


公司拟建设项目产品和原有产品的原材料均以废钢为主。虽公司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化管理, 若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波动,公司的采购和生产经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。


请您关注,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!报告属于原作者,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!如有侵权,请私信删除,谢谢!

TOFRE

免责声明:

加热不燃烧资讯网文章均来自于网友,本站仅负责文章整理与编辑,文章内容不代表加热不燃烧资讯网立场

如果版权拥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侵权,请及时向加热不燃烧资讯网提出权利通知,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发往E-mail
加热不燃烧资讯网在收到上述证明文件后,在5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。

热门资讯

相关信息